Last Updated on 2022-09-05
繼上一篇《INPUT最高學習法》,我們談到有關於有效輸入的方法,想當然有輸入也會有輸出,作者同樣的集結了多年的經驗與嘗試,從80個不同的角度,介紹輸出的實踐方法,號稱輸出的百科大全。
先來講講我對於整本《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》感想,一樣是內容豐富、圖文並茂,概念淺顯易懂,每個方法大多用兩頁篇幅就可以結束了,是一本工具書,閱讀起來也相當容易,可以沒有負擔的馬上執行作者書中建議的方法,即便現在正在打字的我也正在輸出中。
你是否也有以下困擾?
- 總是覺得自我學習的效果不佳
- 都記不住看過的內容
- 老是提不起勁學習
- 想要提升輸出質量的人
- 每天需收大量的資訊卻沒能活用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
調查顯示大約有九成的上班族,學習和工作方式都是以輸入為主,我也經常看了書、上了課,過了幾天就把當時學到的知識拋諸腦後,到頭來根本是浪費時間。
這本書中就提到了一個重點:輸入和輸出的黃金比例為3:7,平常輸入的太多,如果沒有透過有效的輸出,先前所付出的時間也等於是徒勞無功。
而此書正是來幫助你的最佳良方,既然學了就要用,還要活用、運用,熟能生巧,練習準備的時間更是不可少,俗語說: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。」再厲害的主持人,上台前也是經過不斷的排練,上台時才能口條清楚、活絡氣氛,能交出漂亮成績單的人,背後付出的努力一定比其他人還要多。
推薦給工作與生活遇到一些瓶頸想要挑戰想要突破的朋友,在此我也針對書中80種方法做了一些重點整理,統整出15項來分享,透過本篇文章你會了解到:
- 4 項輸出的基本法則
- 5 種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輸出技巧
- 6 個高強度輸出的實戰訓練

4 項輸出的基本法則
輸出是一種「運動」
用身體去記憶,是牢記的關鍵。運動性記憶是最不會忘記的一種記憶方法,就像你騎腳踏車、彈鋼琴,一旦學會之後,就算久未練習,也不會到完全沒有學過那樣,那是因為透過運動神經和肌肉來進行的。
在學生時代,準備考試的時候默寫默背算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記憶方式,透過書寫來加深印象,在腦中思考的話完全記不住,一定要實際活用身體,達到學會的目的。
並且兩週內輸出3次以上,轉換成長期記憶,每當學習完之後,一定要在短期內多次複習,大腦才會將資訊儲存成長期記憶。
輸入輸出的黃金比例為3:7
大多數的人都是輸入過剩,輸出不足,才導致學習沒有成效。
維持這樣的比例,就能帶動正向循環,維持輸入後馬上輸出的好習慣,更能加深印象,與其一直看課本,不如多多做練習題,才能學以致用。
有效反饋推動下一階段的成長
學習的軌跡延伸其實就如一段通道,進入大腦進行運作之後產生了效果,然而所謂的「進步」卻是一種具體的感覺,有些人長期輸入輸出後卻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進步,最大的原因是沒有得到「反饋」,比如每次專案一結束,都會開一場檢討會一樣,有沒有去檢視自己的成果,是否有錯誤或者需要改善的地方,在下一次執行時進行調整、優化。
反饋的定義有很多,像是:重新檢視、改善、細部調整、反省、修正方向、探究原因,每一次的執行事後都一定要進行檢視,才能確實調整到正確的方向,對自身來說,才是有所進步及成長。

輸出的六大好處
- 留下記憶
- 改變行動
- 改變現實狀況
- 獲得自我成長
- 變快樂
- 獲得壓倒性的正面成果
能交出成果的人,都很重視輸出
其實可以帶來的實際成效,我相信一定遠遠超過上述這6項,科學也證實,累積專業的技能需要一萬個小時才能成為某領域的專家,由此可知經驗的積累跟不斷的練習是多麼重要,如果學習的方式還是輸入大於輸出,不僅什麼都記不住,也無法帶來任何改變。
5 種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輸出技巧
表達的技巧
說話的藝術在為人處世上都是一門學問,市面上也一直存在著教人如何溝通、表達的書籍,在各種的場合說出適合的話語,尤其在指責他人的時候,要如何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,傳達需要改進及加強的訊息呢? 這邊有個方法叫作緩衝說法,可以降低給對方帶來的衝擊。
簡單來說,以正面情報或讚美為開場,後續再加入轉折以及想要強調的負面回饋。
- Yes But 正面+負面語氣 →衝擊力道較小
- Yes And 正面+正面語氣 →打開對方的心
- Yes How 正面+疑問語氣 →喚起對方的自覺
練習深度提問
想像把自己當成厲害的記者,在各種講座、會議上練習發問,不僅可以加深講者的印象,此外也能活絡氣氛,加深討論的有趣度,可運用以下四個技巧:
- 邊聽內容邊想問題
- 詢問對方有提到或說明不夠清楚的問題
- 問其他參加者也想了解的問題
- 問能夠使討論更具深度的問題 (具有延伸性)
討論的事前準備
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開會的時候,身邊的同事總是沈默不語,明明已經事前安排好要討論的事項,對方卻完全沒有想法,整場會議開到最後竟然沒有結論,是不是很浪費時間呢?
大多數的人如果沒有透過練習跟實戰,其實臨場發表自己的意見是不太擅長且自信心不足,也許跟台灣的教育制度有關係,從小我們永遠都不是主動舉手的一方,老師要求上台解答總是先閃避眼神,心想:拜託不要叫到我~~~。與國外不同,他們的教育就提供了相當大的彈性,每個人從小就很會自我表述的能力,互相討論學習的機會非常多。
因此事前準備就相當重要,根據討論的主題,先做發想,模擬會議的流程,預設各種突發狀況,比如當下同事聽到的反應,可能會提出的問題,該怎樣回應,站在多方角度去思考,有助於拼湊準備的完整性。
當下在討論的時候,也務必要「理」合「情」離,先處理事情在處理心情,工作場合不能有情緒的帶入,對雙方可能會造成心理上的疙瘩。還有一個技巧是在開會初期,率先表達第一個想法,在心理實驗中發現,被採用的成功率是最高的,討論的方向會轉換到對自己有利的一方。
列出待辦清單
我每天一早開始工作前,都會先列出今天要做的事情,跟一定要完成的目標,有助於我安排任務的先後順序。
尤其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工作要一早就做,莫約起床後的2-3小時,是大腦最重要的黃金時間。
待辦清單的使用3 大原則
- 寫在紙上 (勁量不使用手機,裡頭的誘惑太多)
- 放在旁邊 (暗示專注力)
- 做完就劃掉 (得到完成的成就感)
6 個高強度輸出的實戰訓練
靈感搜集
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注意到自己在什麼環境下靈感最容易湧現?我經常是在騎車或者洗澡的時候文思泉湧,腦海突然蹦出很多的想法,洗完澡之後馬上衝進房間記錄下來,大家不仿觀察自己有好點子浮現時,自己正處於什麼地點,在做什麼事。
有一個說法叫做創意的4B,意思是人們分別在這四個地點 Bathroom (浴室)、Bus(公車上)、 Bed(床上)、 Bar(酒吧裡),最容易激發靈感,它們的共通點是,人們通常是處於「非常chill」的狀態,此刻是大腦最活躍的狀態,所以放空不代表耍廢、擺爛,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,所以想不出東西時,先來放鬆一場吧!
做筆記
其實做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,現在也很多數位筆記的工具,擁有一台Ipad就能搞定,不管哪種紀錄方法都可以,只要對你來說好用就可以了,我自己是採用子彈筆記的方法去做紀錄。
作者書中的方法是採用筆記本(可以直接攤平),利用跨頁的方式進行,兩頁/四頁的形式進行,攤平可以一目了然,不用翻頁。
以下是作者採用的方法:
- 全部寫在同一本上
- 別把筆記寫在講義上
- 寫下重點即可
- 寫下3 個覺察 (A-HA 體驗)
- 寫下3 個To-Do
下面推薦幾個不錯用的筆記本:
大推→ 【Dimanche 迪夢奇】Rule Your Time 頁碼筆記本 v.3(A5/25K 子彈筆記)
大推→ 【PAPERIDEAS】A5子彈筆記本 365DAY自填日計劃 綁帶基礎款
上面兩款是專門為子彈筆記本使用者量身打造的內頁,使用上更為順手以及節省規劃表格的時間,是很好的生產力工具。
【Collins】Legacy系列-A5黑色 CL53GN-01(方格內頁)
【iPaper】CFS A6 size 特殊膠裝筆記本 UCCU Paper
如果喜歡自己動手從0打造專屬的子彈筆記,這邊也整理了一些網路上常見的格式,提供大家一些參考方向,薇洛自己也是使用硬殼筆記本w/方格內頁~
引用
通常在輸出某些觀點的時候,為了要證實你的想法,都會藉由名人說過的話、或發表過的學術當作佐證,來讓你的立場更有說服力。
在此作者提供了四個引用訣竅:
- 標明引用出處-以防冒犯著作權
- 借用專業-標示機構、大學及雜誌名稱,提升可信度
- 標出正確的數字-內容顯示數據,會讓真實度較高
- 平時多搜集引用資料-為了避免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的窘境,平常就應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
以下提供書中分享的搜集引用的管道:
- Google Scholar https://scholar.google.com.tw/
- Google Books https://books.google.com.tw/
- PubMed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
持之以恆
這大概是萬年的廢話(笑),但卻是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因素。
但大多數人很難做到真正的持之以恆,所以才說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,為了抵抗心中的魔鬼就已經夠累了,怎麼還有精神去做必須堅持的事呢?
其實都在於「心態」問題,阻撓了自身的動能,想太多堅持這條路上的絆腳石,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今天,看著眼前的事情,這樣的憂慮是不是就會減少了呢?
同時「痛苦、辛苦」等負面因素也會促使我們停滯,你想你可以堅持每天追劇,卻無法每天上健身房跑步的原因是什麼?那是因為追劇能夠帶給你快樂,而重訓對你來說是不輕鬆甚至很累人的事情,有時候還要痠痛個兩三天,你說哪個堅持的久呢?
既然如此,轉念就相當重要。換個角度去看待你想持之以恆的事物,從中去挖掘快樂的部分,用放鬆的心態去執行,不用設立太過遙遠的目標,只要要求每次都做到就行了,這樣就不容易產生逃避、放棄的心態。
教人
教學相長,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成語,教別人等於幫自己複習一遍,絕對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方式,根據美國國家實驗室推出一套表現學習穩定率的法則「學習金字塔」,教人的記憶力效果高達90%。

我自己也當過講師,在公司training同事跟新人,自然可以體會到這樣經驗,從你開始在規劃訓練大綱、備課以及搜集資料,已經幫自己統整複習了一遍,正式訓練的同時又再複習了一遍,課後調整且搜集學員反饋的時候,又再度檢視一遍,總共可以經歷3 次完整的複習,在下一期的訓練中去調整培訓的內容,不斷優化,可以說是獲益良多。
嘗試
不嘗試,就會永遠保持現狀。
有時候我會思考生命的價值,直到現在我有了一些解答,我想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,就是來體驗生活的,失敗其實也是一種體驗,但很多人害怕那種感覺,以至於不敢嘗試新的事物,但同樣也只要轉念即可,其實不敢挑戰事務的根本原因是害怕犯錯,但犯錯並不等於失敗,反而是成功的基石。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重新修正,就會慢慢靠近目標,人生就像打怪一樣,一路破關斬將思考對策不斷往下前進,最後嚐到成功的果實正是最美味、豐盛的。
如果一步都不踏出的話,怎麼會知道是好是壞呢? 試著去嘗試新的事物,接受未知的挑戰吧!
相關輸出學習的5個精華提案
作者前言就開門見山地說明,唯有透過活用所學,大腦才會把這樣的知識當作「重要情報」,也才會將其轉換成長期記憶來儲存,這邊提供幾個相關的線上課程,幫助大家一起增加輸入輸出的強度,有其他學員一起學習,各種交流更能碰撞新的火花。
下方提供Ryan Wu 針對此書的相關介紹,大家可以觀看
關於作者

結語
這本書的內容著實豐富,真的提供許多有用的方法,也因為每個篇幅都很簡短且精要,所以閱讀起來非常容易,一不小心標籤紙就會貼太多。
作者身體力行多年,到現在仍然每天持續日更部落格、電子報,你各位一定想說難道不用睡覺嗎?結果竟然還是有睡滿7小時以上,晚上六點後就不工作,休閒娛樂搞不好還比一般上班族還要多,連我看完都覺得他一天的時間是不是比別人多一倍(笑)。
這讓我的學習方向更明顯和清晰,有助日後不同領域的學習,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以及開始紀錄我的各種嘗試。
大家不仿改變現在的方法,找到自己輸入跟輸出的完美比例,書中建議是3:7,並將工作和學習的重點放在輸出,讓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速度發揮到最大極限,強度提升指日可待。
作者說過一句話,在他自己身上驗證了。
樺澤紫苑:人生,是靠輸出達到轉變。
延伸閱讀
➔【閱讀必學技巧】我使用《至死不渝的高速閱讀法》,一個月內竟然讀進10本書
➔ 如何選書?教你5大挑書必學的關鍵技巧,快速找到一本最適合你的書
➔ 學會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刪除人生中的瞎忙雜事,100%全心投入生活中的重要事項
延伸閱讀
➔《你值得更好的夢想》透過思葒S編的職涯經驗,不藏私傳授從0到1開始經營個人品牌
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按分享按鈕,讓更多人看見我的文章,並花個30秒的時間在上方幫我按讚拍手
(可連拍五次)給我鼓勵。
可以在右方側邊欄點選:請我喝杯咖啡 Buy me a coffee,讓我能更有動力創造出優質文章唷!
-by WillowMaps薇洛
輸出輸入的比例3:7,好特別的想法,我來試看看,謝謝版主分享♥
不客氣喲~
靈感隨時紀錄下來真的是非常有效的方法
不過我是紀錄在Line,方便又即時可以記錄,非常好用
找出適合自己的工具才是最重要的 <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