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st Updated on 2021-03-07
在文章開始之前,想要請你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有遇到以下的煩惱:
- 事情常常做不完,卻已經到了下班時間了?
- 每天好像都很忙,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?
- 時間常常不夠用,一晃眼一天又過去了。
- 明明知道要做的事很多,但是真正完成的事很少。
- 一開手機隨便看個FB、IG、Youtube,回個訊息,一小時又過去了
如果你有上述2個以上的煩惱,那麼恭喜,你將會在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。
Content
這本書在說什麼?
這本書是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》作者克里斯‧貝利 Chris Bailey新作, 把注意力及生產力應用到生活中,不僅探索其中奧妙,書中內容更是抽絲剝繭,為常見的問題帶來解套,引領你一步步進入如何提升專注力的世界。
閱讀這本書其實就是在檢測你注意力的一個機會,本書歸納了有關提升專注力的兩個面向:
極度專注力( (hyperfocus)和分散注意力(scatterfocus)
作者提供了指導方針還有具體的作法,引導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培養專注力。
一開始作者就先提供了如何專注閱讀本書的七種技巧來試水溫,後面才開始娓娓道來他的兩大心法
上半部介紹如何進入極度專注力模式:幫助你區分工作的重要性,讓你能依照自己的節奏,有效率完成大量的工作。
下半部介紹如何進入分散注意力模式:經由適當得休息、放空,串聯想法,發掘靈感,進而延伸出更多創意。
本書的核心宗旨即是:「在哪裡專注,哪裡就會成功」簡單地表明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性。
為什麼我要推薦這本書?
我覺得透過書中的方法,多方面的嘗試,同時也是幫助我更了解自己,因為你其實會在很多無意識的情況(慣性模式)下做了很多浪費時間的行為,而你自己卻不自知。
回過神來(拉回注意力)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拖到很多時間,但事情仍然沒有完成。
甚至有的時候你會卡關,專注於死胡同中,而不懂得放鬆,作者在書中強調的兩個面向,雖然是相反的概念,但卻是相輔相成的,一天24小時的時間裡,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段中,但是最適合的時間點,發會最大的功用。
因此推薦讀者們務必試試看書中提供的方法,重點一定要採取行動,知易行難,你只要踏出那第一步,一定會漸漸上手的。
這本書適合誰?
如果你有上述五點之中的煩惱,那這本書非常推薦你閱讀。
推薦給想要提升專注力,卻遲遲看不到效果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人。
同時作者也強調:生產力因人而異,所以盡可能多方嘗試本書提到專注力提升的技巧,採用最適合你的方法。
那我們就開始分享一下薇洛書中學到的心得感想吧!
專注閱讀本書的七種技巧
- 把手機遠離視線範圍:不用我說當然就是遠離誘惑!
- 注意周遭環境:評估現在的環境是否適合專注(在圖書館、或咖啡廳嗎?),或者如何排除干擾?
- 列一張分心清單:排除了外在因素,還有內在呢!準備筆記本跟筆,把擾人的思維都先寫進去吧!
- 質疑現在做的事情是否值得去執行:我們常常出於習慣去做一件事,卻不質疑那樣做對自己是否帶來好的影響,注意力是有限的,事前的評估會幫助你有效刪選優先事項。
- 閱讀前補充咖啡因:簡單來說就是提神醒腦,有助於專注力的提升。
- 拿支原子筆或螢光筆:吸收知識得方式有兩種:主動和被動。
也就是盡量畫重點,去暗示你的腦袋將重要資訊input進去,談到這裡,我推薦可以試試高速閱讀法,將本書讀完後做一個output筆記的重點整理,然後去執行。 - 注意力開始渙散時:其實就是叫你該休息了,去做些不用太動腦的事情,可以利用高速閱讀法的三段式閱讀去提升讀書的效率。
在這裡分享一小段閱部客介紹【極度專注力】片段,時間戳在1:00~6:30間。
上半部:極度專注力
#最大敵人是慣性模式
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慣性模式,簡單來說就是你無意識的行為,日常生活中有40%的行動出自於習慣,根本不需要動腦思考。
很多實例顯示,在生活中我們幾乎無法掌握自己的注意力,很容易被慣性給吃掉
- 無意間就會打開手機開始滑
- 走進廚房或浴室突然忘記自己要幹嘛了
- 漫不經意就在社群或新聞資訊上無限迴圈
- 在某件事情還沒解決或明朗化前,一直擔心個沒完
- 明明就到了睡覺時間,大腦還是一直回想今天發生的事情,不願休息
因此,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選擇得要務上,然後維持,但你如何把要關注的任務分類呢?
有四種任務類型:

舉例說明:薇洛的四種任務類型,分別是~

對於讓人分心的任務啊~根本是生產力黑洞!!!
而有意義的任務可以說是生產力的甜蜜點,有趣又能發揮最大的效果,不僅賦予成就感,更能建立人生的一些里程碑。
關閉慣性模式,用心去關注上排矩陣,你將會有不一樣的轉變。
#注意力是有限的資源
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短期記憶只能存放七條不同的資訊,而我們卻很少注意到佔據注意力的事物,大多都是完全沈浸於正在經歷的事情中。
這有個術語叫做:覺察意識。白話一點就是,意識到自己的意識,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檢視你自己。
而存放注意力的地方就是注意力空間,好比電腦的記憶體。

你知道嗎?我們的思緒多達47%是處於放空的狀態,光是注意到注意力佔據的事物,就能提高生產力,也就是你有自覺自己目前正專注在哪些事情上面。
而注意力空間就真的像速記簿一樣,可以捕捉許多想法、白日夢、暫時的回憶等等。
打到這邊我現在的注意力空間應該是:

而照剛剛四種任務分配論點來看,有生產力的任務是無法用慣性模式的注意力空間去執行的,而且習慣的注意力空間很小,因為幾乎可以不假思索地去執行。
像是以下這樣:

這邊有個提示:一但你可以靠著習慣去完成最有生產力的任務,這就代表了你應該要委外處理,把時間留在自己需要花專注力的事物上。
注意力空間的任務三種組合
- 幾項習慣性的小任務
- 一項大任務+一項習慣性任務
- 只做一項複雜的任務
我們在生活中必須盡量帶著意圖,尤其該做的事情這麼多,時間卻這麼少。
留意你的意圖,空間裡最好只容納兩件正在處理的事情,一個是你想完成的事,一個是你正在做的事。

避免注意力超載
如果不刻意管理,注意力就會塞爆,以下是常見的例子:
- 一邊照顧小孩,一邊購物(結果有些東西忘記買)
- 一邊看電視,一邊煮菜(結果魚燒焦了)
- 邊走路邊玩手機(結果撞到欄桿)
- 看電影的時候不自覺地喝太多飲料跟吃爆米花(結果肚子痛)
其實要避免注意力超載的最好方法,就是精挑細選你要放進去的東西。
所以要馬上檢查是什麼佔據了這些空間造成超載,簡化裡面的內容,待會再處理。
前面一直強調的生產力就是我們想做的事情,需要經過篩選去執行,並不是把更多的事情塞進一天裡,而是在每一刻做正確的事情。
你知道嗎?我們在電腦前工作,可以維持專注力的時間是多久嗎?
答案是40秒!
平均短短的40秒,你就會被其他事物干擾或是分心,每項任務幾乎都要專注超過40秒才能把事情做好。
因此完成一個任務以後才能切換任務,數據顯示持續切換任務花費的工作時間,會比一鼓作氣完成更多出50%
#極度專注力模式的威力

遇到最重要的任務時,關注的事物越少,生產力越高。
最關鍵點在於:只能有一項最有生產力及有意義的任務佔據你的注意空間。
不要專心執行習慣性任務!!
極度專注力模式的四階段:
A.選定關注一項有生產力或有意義的任務
為你打算專注的任務,設定一個目標是最重要的步驟,先選定目標,在集中注意力。 作者提供了以下步驟:
1.三重點法則 每天一開始,選擇三項你想要在今天完成的任務。
說到每天做三件事~~~
薇洛Bonus 跟你分享Yale的一支有關便利貼的影片,裡面有教到如何善用便利貼安排目標,非常有效,我現在也正在follow這個便利貼小技巧,大家一起學起來!
2.選出最重要的任務 挑選小技巧:
- 利用四種任務矩陣,從代辦事項裡挑選最有骨牌效應的任務,產生連鎖反應。
- 決定任務時,不要只考慮直接結果,也要考慮中間夾帶的層面。
舉例來說:聚餐後又加點了奶油蛋糕當甜點
直接結果—>吃得很開心很滿足
間接結果—>隔天體重直接變胖,當下很開心沒錯,但是吃完事後會有罪惡感。 - 設定具體的目標,增加執行的機率
舉例來說:下班馬上去健身房會比上健身房來的還要有方向性跟目標性吧!
下班馬上去健身房=實踐目標
上健身房=模糊目標
B.消除內部和外部干擾
作者建議事先排除干擾比事後阻止有效。等它們出現時,往往已經來不及阻止干擾。 內在干擾也需要控制,好比腦中隨機冒出的記憶、一些飄來的想法、對沒有吸引力的事務產生的排斥感,以及大腦不自覺的神遊。
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分心? 原因很簡單,因為令我們分心的事物比手邊的工作更有吸引力,當大腦對任務產生抗拒感,就會去尋找更有吸引力的事情,你必須讓大腦“別無選擇”。
作者也把讓人分心的事物做分類,範例如下:

這些干擾當然也有它的解法:

- 「無干擾」模式:每次我想要極度專注時,就會進入那個模式。
- 「干擾減量」的一般工作模式:在干擾因素的數量受到控管的環境下工作。
當你注意力發生偏離的時候,就要找到源頭,下次就能好好隔絕類似的因素。
更多無干擾模式的建議:
- 使用阻擋功能的應用程式
- 關閉網路
- 離開辦公室:如果你的工作性質比較彈性,不如轉移陣地去會議室或咖啡廳
- 考慮周全,不要低估(或高估)無干擾模式的社交代價:開會的時候你人也是會消失一兩個小時的,不要覺得全世界的人都需要你。
- 獎勵自己:專注一段時間,稍微休息一下吧!
干擾減量模式建議:
- 設定特定時段處理會令你分心的事:像是電子郵件、社群媒體。
- 盤點令人分心的事物
- 刻意保持距離
- 加入更多提高生產力的提示:比如在床頭擺書而非手機
- 清除腦中雜念
- 帶著目的工作
C.把注意力集中在的任務上
預先決定要專注多久,比較容易進入極度專注力模式。前兩個技巧的基礎打得愈好,你更能深入更完整的執行這個步驟。
D.持續把注意力拉回關注的任務
儘管我們已經排除了眾多干擾,但在完美的計劃,總是會有意外! 如前面說的,我們思緒多達47%都在神遊,如果我們醒著18小時,實際有真正專注只有8小時,如果分心或受到干擾的話必須花22分鐘才能回到工作狀態,自己打斷分心,平均需要29分鐘才能進入狀況。
到這邊只能靠自己的極度專注力把思緒拉回來,透過一次次的練習,養成思緒不容易被勾走的能力。
#養成極度專注力的習慣
練習冥想
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那就是一個修行的行為,甚至可能有人會排斥,好像就是僧侶在寺廟打坐那種感覺。 但其實是透過冥想的方式,去關注自己的呼吸,是一種自我強化的練習,經由長期訓練可以擴大注意力空間。 簡單的方法就是:
找一個空間坐下來,閉上眼睛,注意呼吸。
養成這個習慣後,研究顯示所帶來的影響:
- 減少放空頻率
- 在放空前專注更久
- 工作記憶容量增加30%以上
推薦冥想好用APP
冥想的時間不一定,最短可以一兩分鐘,也可以延長到30分,作者想強調的是天天練習,淺移默化提升專注力,微洛本身對冥想這塊也很生疏,但我決定現在開始嘗試看看!
練習正念
正念就是注意腦中浮現什麼,注意當下的環境。這正是了解到你的感知、感覺或想到的事情,但並不是沈浸其中。
比如你去泡咖啡,花一兩分中專心感受咖啡的氣味、味道跟口感。
走回去座位的路上,感受自己的步伐,身體的搖擺,動作上的變化。
#破解抗拒心態的四大心法
1.縮短極度專注力的時間,直到不排斥 一開始投入時,感覺阻力最大,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。
所以起頭先設定極短的目標,例如五分鐘,較容易展開行動。
2.注意你說沒時間的時候 其實你不是沒時間,而是抗拒感在作祟。
3.持續練習極度專注力的模式
4.補充活力:只要是人都需充電
透過看完本書上半部的訓練,你可以學到:
- 如何分類你的目標任務
- 學習分辨阻礙,減少干擾
-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保持專注力
- 放空時能及時把自己帶回現實
- 更加了解自己
我們在上半部討論了極度專注力的培養,現在我們來分享一下「分散注意力」這個相反的課題。
下半部:分散注意力
#腦中隱藏的創意模式
大腦放空時,思緒會瞟向三個地方: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會串連到很多時空,觸及以前碰過或現在遇到的事情做一個連結。
總共分為三種類型:
- 捕捉模式:放任思緒四處漫遊,捕捉任何冒出來的想法。
- 解題模式:腦中隨意想著一個問題,讓思緒讓著問題打轉。
- 習慣模式:一邊執行簡單的任務,一邊捕捉強大的的構想和計劃,據研究顯示,這種模式最強大。
其實就是做注意力習慣性任務就好,讓大腦漸漸去漫遊,主要是藉由這個模式去捕捉注意力空間裡有什麼想法。
極度專注力是把注意力導向外在,分散注意則是把注意力導向內在。
放空其實沒什麼不好,反而能在自己的腦袋中找到很多有趣事物,只要你有意識地去把它抓下來,就像磁碟重組那樣,重新排列組合,再騰出空間,留給專注的事物。
放空也能讓心境更加開闊,吸收更多資訊,有時候突然撞牆,稍微休息一下的瞬間,一個靈光乍現,讓你豁然開朗也不一定。 或是找朋友聊聊,交換觀點也會引起不同的火花,心境上面也會有新的變化。
所以,偶爾的放空其實對於極度專注力的影響,是相輔相成的化學作用。
#恢復注意力
休息
長時間的專注一定讓人精疲力盡,所謂得彈性疲乏就是這樣來的。所以適當的“放空”很重要,儲備精力之後再繼續執行生產力的工作,效果會複利增加。
人家不是總說: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!
兩個簡單原則:
- 至少每90分鐘休息一次
- 每工作一小時,休息約15分鐘
有一個追蹤時間的應用程式,追蹤使用者每天的生產力狀況,發現資料庫中生產力最強的10%用戶,他們平均每工作52分鐘,就會休息17分鐘。
同理可證,適當的休息對專注力的提升具有效的成果,再搭配一些休息條件(例如泡個咖啡、和同事聊天),讓大腦利用空擋好好休息,之後重啟最佳狀態。
睡眠
睡眠不足容易影響生產力,是直接性的傷害,容易影響到自我意識和情緒,專注力容易降低,更會被其他干擾因素所吸引。
#串連資訊點&蒐集資訊點
分散注意力的優點即是變得更有創意和觸發靈感的因子。
於此,為了連接更多資訊點有六種方法可以參考:
- 沈浸在豐富的環境中
- 寫下想解決的問題
- 先睡再說,睡完搞不好就豁然開朗
- 先等一下,當下可能撞牆的是,過了一下次可能就靈光乍現了
- 刻意不要完成任務,下次可能會補充更多
- 吸收更多價值的資訊點
但現在資訊大爆炸的現今,能收進腦袋裡的有限,所以刻意收集資訊點變得很重要!
一般來說,實用性≠娛樂性,作者依下圖來區分:

可採取以下方針:
- 在精力充沛的時候,吸收更多實用資訊
- 精力少的時候,吸收平衡(實用+娛樂)資訊
- 有目的或精神渙散的時候吸收娛樂資訊
- 減少吸收垃圾資訊
#善加管理注意力
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覺察,你越有自覺,注意到什麼事佔據你的注意空間,以及自己身處於的狀態時,就會變得越機靈。
最主要的就是要投入心思,剛開始可以利用鈴聲去提醒,久而久之你會不自覺的就時時觸發自己的覺察模式,對於專注力這塊會越來越上手的。
對於自己也能更有掌控權,因為你知道你什麼時候適合多工作業,什麼時候不該一心多用,思考會變得清晰,生活也變得更有意義。
結論
最後來個重點整理:
極度專注力模式
- 分類任務,提前避開干擾因素
- 進行重要工作前先補充咖啡因
- 設定一段關閉網路的時間
- 安裝阻擋軟體運行的應用程式
- 選擇熟悉、旋律簡單的背景音樂
分散注意力模式
- 至少每90分鐘休息一次
- 邊執行簡單任務,邊記下腦中思緒
- 做重要決策之前,先等一下
- 沉浸在可以碰到新的人、事、物的環境
- 吸收更多價值的資訊點
這本書內容其實非常的豐富,透過分享這些技巧,希望大家不只是輸入,也要付諸行動,訓練自己的極度專注力,回顧自己的生活點滴,分類執行任務,找出阻礙,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未來,每天都能過得充實,創造自己的價值。
你想要一起開啟極度專注力嗎?
延伸閱讀
➔【閱讀必學技巧】我使用《至死不渝的高速閱讀法》,一個月內竟然讀進10本書
➔ 如何選書?教你5大挑書必學的關鍵技巧,快速找到一本最適合你的書
➔ 學會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刪除人生中的瞎忙雜事,100%全心投入生活中的重要事項
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按分享按鈕,讓更多人看見我的文章,並花個30秒的時間在上方幫我按讚拍手
(可連拍五次)給我鼓勵。
可以在右方側邊欄點選:請我喝杯咖啡 Buy me a coffee,讓我能更有動力創造出優質文章唷!
-by WillowMaps薇洛
工作需要常常使用手機,所以集中力超級不集中,容易浪費很多時間在看社群媒體。
謝謝版大分享資訊,希望可以有更好的生產力。
付諸行動呀~
最近在看一本成功,從聚焦一件事開始
專注致勝!
每次注意力真的都不知不覺的被拉走…
感謝版主的推薦喔! 我也來研究研究這本書~
還有圖表的輔助,讓人更好懂呢!!
值得一看~~
版主大大把書裡的重點講得好精闢!
真的很需要提高專注力啊~
已收藏~
能幫到你我很開心~
我現在也正在透過冥想來訓練自己的專注力耶!!
平常寫文章,或是在做一些正事的時候,
常常都會想到其他的事情而分心,效率超差,
不過才因為剛開始而已,所以都還沒辦法做長久,
希望有招一日可以讓自己完全專心在當下在做的事情上面。
是啊這些都要循序漸進的,重點是要持之以恆,一起加油吧!
現代人真的很缺乏專注力,我想培養專注力也將是未來的趨勢
感謝版大的建議,目前專注力越來越低,一直不知道怎麼辦,希望這個禮拜照著版大的建議會有效
希望有幫到你
讓我想到一本
複利效力
裡面不單單講金錢
還有講日常習慣
我覺得這兩本都很棒
專注力真的很重要
我超容易分心
但又沒辦法一次太專注
利用看書加寫文章
來增加自己定性
希望可以慢慢改善
加油一起努力
你的內容十分精彩
以前的我也總是被雜事搞昏頭
剛好這本書也是近期有在閱讀的,你分析的很精闢 非常棒喔^_^
謝謝你的稱讚~~希望有幫到你!
極度專注力模式、分散注意力模式,整理的很實用技巧,很適合應用需要長時間專注時間工作的我。
在這個充滿3C的時代
要專注真的好難啊!
謝謝版主精闢的解析專注的方式
真的介紹得很好,還默默的拿出筆做了些筆記。對我很受用謝謝你
謝謝版主的分享,現在非常需要提升專注力去考試
有幫助到你我很開心~
感謝分享~不過中間好像有幾張圖無法顯示@@a
我這邊看是沒有問題~ 還是你要重新整理看看呢?